"车企去欧洲赚快钱?别做梦了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有哪些,那是条死路!"
在德国斯图加特,一位在保时捷工作多年的资深华人专家 Jason 对亿欧汽车如此说道。
Jason 并非危言耸听,他在欧洲待了数十年,从读书到成家立业,深知欧洲人的做事风格,"想靠短期利润救命的公司,欧洲市场趁早别碰。"他再次强调道。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显示,2024 年,欧洲(包括欧盟、英国和 EFTA 国家)的汽车销量规模为 1296.36 万辆,同比微增 0.9%,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亦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核心市场之一。
不过,欧洲,这片汽车工业的"圣地",早已被百年老牌车企牢牢占据。
从德国的 BBA(奔驰、宝马、奥迪),到法国的雷诺、标致。对于欧洲人而言,这些品牌不仅意味着的是出行工具,更是他们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外来的新品牌想要在这里分一杯羹,无异于虎口夺食。
但中国车企出海欧洲真的没有机会吗?
并不是。
亿欧汽车深入欧洲市场,对当地市场进行了深度调研,访问了多位行业资深专家,发现中国车企对欧洲市场存在几个认知误区,中国车企若能提前厘清,将有助于中国车企全面了解欧洲市场,制定更有效的出海策略。
误区一:欧洲充电桩太少了
大多数人认为,欧洲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非常少,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据亿欧汽车了解,近年来,欧洲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国政府通过加大充电桩投资和提高补贴额度来促进充电设施的建设。
截至 2024 年,欧洲的公共和半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超过 90 万个,已经成为全球充电桩数量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从充电技术类型来看,欧洲充电桩市场以交流电充电桩为主,占据了 84% 的充电市场,而直流快充和超快充则分别占 7% 和 10% 的市场份额,直流快充桩的增长率更高。
亿欧汽车了解到,欧洲的充电设施主要配备 Type 2 接口和组合充电系统(CCS),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充电需求。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 ACEA ) 数据,2024 年欧盟市场纯电动汽车销售量达 144.2 万辆,虽然同比下降 5.9%,但如此规模的销量完全得益于欧洲日益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
所以,充电基础设施渐趋完备的欧洲市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对于欧洲市场,中国车企也无需再背负着充电焦虑的压力。
误区二:PHEV 节能环保,又省钱
大多数人总把 PHEV 等同于新能源车,认为对于充电基础设施较弱的欧洲,PHEV 是最佳选择。
这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因为在欧洲,PHEV 并不等于新能源车,既不节能,又不环保,更不省钱。
首先,PHEV 的核心是以内燃机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悖于欧洲节能环保的理念。其次,在德国新车市场中,约 60%-70% 是企业级客户,仅 30%-40% 的新车是由私人购买。
这就会造成企业购车更看重政府补贴和税收政策,而非油耗节省。换句话说,新能源车企若想要在欧洲发展,纯电车才是未来。
浙江大学博士、ATTC 汽车技术产业研究院长郑康在欧洲从 0 到 1 帮助众多车企进入欧洲市场,在他看来,PHEV 的问题在于不够有品牌力、价格高,市场份额小,还充斥着其他强大的竞争者。
郑康给亿欧汽车分享了两个欧洲车主的故事,一位 PHEV 的车主,一位是纯电车主,他们在购车需求与用车体验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所以买 PHEV,是因为我们没得选。" Eva 是欧洲一位 PHEV 车主,谈起购买 PHEV 的经历,她苦笑着摇了摇头。
Eva 的家里共有五口人,但只有买一台车的预算,就需要这台车"身兼数职":平时在市中心跑,新能源汽车能享受免费 3 小时停车的福利,家里还装了充电桩,充电倒是挺方便;可一到节假日,全家出动去长途旅行,又得靠燃油功能撑着。
"当时选车的时候,我也挺纠结的。" Eva 说道,"在欧洲,PHEV 比纯电车和燃油车都贵,长途跑起来,电耗成本比油还高。孩子们倒是喜欢车里的智能功能,可我和我老公觉得,这些功能也就那样,有没有都无所谓。"
但纠结归纠结,最后 Eva 还是选了 PHEV。"没办法,我们家的情况摆在这儿,既要省钱跑市区,又要能跑长途,PHEV 虽然不完美,但至少能两头兼顾。"
Eva 叹了口气,"说到底,选 PHEV 就是个无奈之举。"
Eva 的情况并非个例。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油车会是许多欧洲家庭的第一选择,在比油车稍高预算且预算不够买两台车的情况下,PHEV 才是第二选择。
"纯电车,开起来确实有意思。"一位欧洲的纯电车主 Jim 笑着说道。
Jim 家里有两台车,一台燃油车,一台纯电车。燃油车专门用来跑长途,纯电车则是他的日常通勤搭档。"市区里开电车特别顺手,偶尔跑长途也没问题,现在高速上到处都是快充充电桩,挺方便的。"他顿了顿,"不过,跑长途时,电车的充电费用可比油车的油耗贵多了。"
尽管如此,他对纯电车的驾驶体验依然赞不绝口。"加速快,开起来安静,感觉完全不一样。"他说这话时,眼里带着一丝兴奋。
这两个故事看似简单,却折射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PHEV 的核心动能还是燃油发动机,欧洲车企在该领域依然保持着强劲的领先优势。而中国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等三电体系在 PHEV 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这意味着,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推出 PHEV,并非是一个明智之选。
亿欧汽车了解到,在欧洲市场的 PHEV 车型主要有:比亚迪秦,唐,汉,宋系列,上汽荣威系列,领克 PHEV 系列等。
此外,欧洲市场的纯电车型主要有:特斯拉系列、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日产聆风、宝马 i3、比亚迪 e6、e5、秦 EV、唐 EV,北汽 EV 系列、EU 系列,奇瑞艾瑞泽 5e、江淮 iEV 系列,上汽 ERX5、Ei5、E50,现代 IONIQ 系列等。
虽说 PHEV 能兼顾多场景需求,但相对高昂的价格和有限的智能化表现,让它更像是一种"过渡产品"。
同时,西欧国家(德国、法国等)大多数服务区均配备完整的快充甚至超充桩,充电焦虑大幅度减弱,基本削弱了 PHEV 作为"应急解决方案"的吸引力。
纯电车则凭借环保、科技感和日益完善的充电网络,逐渐成为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新车的心头好。在大多数消费者预算足够的情况下,纯电车会是主要的选择。
在纯电领域,中国车企无论是在成本控制上以及技术优势上都远远领先于欧洲本地老牌车企,所以,纯电车无疑是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实现降维打击的最佳选择。
误区三:PHEV 兼具油车与电车双重优势
如果把 PHEV 视为既满足油车续航又有电车智能的最佳方案,则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事实情况是,欧洲市场的 PHEV 就像是个‘在夹缝中妥协的产物’,既没有纯电的智能优势,也没有燃油车的成本优势。" 郑康对亿欧汽车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PHEV 的尴尬处境。
PHEV 试图在燃油车和纯电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最终却两头不讨好。
对于车企来说,押注 PHEV 可能是一条看似稳妥的道路,但实际上,这条路在欧洲市场早已布满荆棘。
首先,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并不擅长做 PHEV 的油车发动机。
此外,PHEV 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智能座舱的软件适配上,而非硬件配置本身。
相比纯电车型,PHEV 的智能座舱往往缺乏深度优化,导致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例如,虽然不少 PHEV 也搭载了大尺寸中控屏和语音助手,但由于软件生态适配不足,系统运行不够流畅,语音识别准确率低,导航和车机联动迟缓,甚至 OTA 升级推送也很不稳定。
来自英国的 PHEV 车主 Tom 无奈吐槽道:"我的车机界面看起来挺现代,但是就和一个阉割版的中国新能源车,语音助手经常听不懂我的苏格兰口音,让我不得不丧失了最性感的语言指挥功能。"
这种软件层面的不匹配,让 PHEV 在智能体验上甚至弱于一些柴油和汽油车。
在价格层面上,PHEV 的价格比燃油车高出不少,但性价比却没有明显优势。
以欧洲市场为例,一台 PHEV 的售价通常比同级别的燃油车高出 20%-30%,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笔额外的开支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价值提升。
一位欧洲消费者 Jerry 算了一笔账:" PHEV 的纯电续航只有 50 公里左右,日常通勤勉强够用,但稍微跑个长途就得烧油。算下来,用车成本比燃油车还高,我图什么呢?"
这种"性价比陷阱"让许多欧洲消费者对 PHEV 望而却步。
此外,德国和英国作为欧洲汽车大国,市场基本被老牌车企占据,新品牌很难找到突破口。
以德国为例,大众、宝马、奔驰等本土品牌早已推出了各自的 PHEV 车型,并且在价格、性能和品牌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作为新品牌的中国车企想要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无异于虎口夺食。
" PHEV 市场已经饱和了,新品牌进来只能打价格战,但打价格战又打不过本土的老牌车企,最后只能被淘汰。"一位业内人士对亿欧汽车直言道。
误区四:欧洲纯电市场太小了
中国车企出海欧洲的第四个误区是,欧洲纯电汽车的市场比较小,所以才将砝码押注在了 PHEV 上。
其实,欧洲的纯电汽车市场并不小。2024 年,欧洲市场的纯电汽车销量达到 144.2 万辆。
同时在政策的支持下,纯电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欧洲各国政府对纯电车的政策支持不仅体现在购车补贴上,更在于税务优惠。
许多公司选择购买纯电车作为商用车队,以享受税务折扣,这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经营利润。
例如,在德国,企业购买纯电车可以享受高达 40% 的税务减免,这使得纯电车在商用车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一位欧洲企业主 Jimmy 对亿欧汽车表示:"我们公司购买纯电车不仅是为了环保,更是为了税务优惠。这笔钱可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润。"
英国也有相同的情况,英国目前购置纯电车的大头来源是政府需求,占到了总体购置比重的七成。在英国,个人购置满足零排放、能行驶不小于 112 公里、成本低于 35000 英镑等条件的新能源车,可获得 35% 的折扣,最高 2500 英镑。
欧洲消费者和企业对环保和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追求,使得纯电车型更受欢迎。
根据麦肯锡在 2024 年的一项市场洞察调查,超过 38% 的欧洲消费者表示,下一台车会选择纯电车型而不是油车。其中一位欧洲纯电车主 Sam 分享了他的购车理由:"纯电车不仅环保,还能帮助我们公司实现 ESG 目标。这对我们品牌形象和长期发展都有好处。"
这种环保与 ESG 的结合,正是纯电车型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纯电车型在智能科技方面的表现远超 PHEV 和燃油车。无论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还是 OTA 升级,纯电车都展现了绝对的优势,令欧洲用户感受到满满的黑科技。
例如,现代旗下的纯电车 ioniq 就因为其充满科技感的外形在德国市场广受欢迎,销量仅次于特斯拉 Model Y、大众、奔驰、宝马和特斯拉 Model 3,位列第五。
一位欧洲纯电车主对亿欧汽车表示:"开纯电车就像在驾驶未来。每次上车,我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这种高科技观感,让纯电车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
"看清方向比盲目努力更重要,纯电才是王道,PHEV 适合小而精的企业。"郑博士说的这句话为车企指明了方向
亿欧汽车通过实际调研后认为,中国车企应将资源集中在纯电车型的研发和推广上,避免多方重仓,导致精力分散,试错成本高昂。
所以,在欧洲市场,纯电车型不仅是未来的趋势,也更能满足欧洲消费者对环保和科技感的需求。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进入欧洲市场绝非一场"赚快钱"的游戏,而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和战略布局的硬仗。只有真正理解欧洲市场的独特性和消费者需求,才能在这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欧洲并不是一座金矿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有哪些,而是考验中国车企实力与耐心的试金石。